饮料与液体食品更依赖塑料瓶二
饮料与液体食品更依赖塑料瓶(二)
设备的多功能性
饮料生产企业需要的是不仅一种标签,事实上正相反,标签的种类和风格都要和产品相对应。有时,一种饮料的瓶体标签不仅有收缩套标的,还要有瓶身整体的和专门针对瓶颈的。那么,贴标设备制造商需要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呢?
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设备应具有模块化的结构。因为这可以使一台机器成为具有多功能的生产工具,且多种解决方案可以相互转换。如在标签成型工序上,可以选择是使用冷胶还是热熔胶。总之,如果设备的贴标方案是多样化的,那么在标签设计上就可以将灵活性扩大到最大。使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的设备,不仅节省了购买其他设备的成本,而且也使多个工序之间的传送、连接工作的复杂性大大简化。此外,将多个设备集合在一台设备上,也使得全部设备的所占空间大大减少。
瓶盖是主角
PET啤酒瓶的瓶盖
为了满足啤酒爱好者对于高质量啤酒的要求,啤酒酿造企业不仅要选用那些对细菌阻隔性好的PET瓶,更需要对瓶体和瓶盖进行真空消毒(O2S)。相比较玻璃瓶配以皇冠盖的啤酒和PET瓶配以真空消毒过的瓶盖的啤酒,两者的包装形式没有什么实质不同。不过,PET瓶装的啤酒在口味上更显清爽。
BERICAP双层密封O2S瓶盖拥有很好的密封性,是PET瓶装啤酒最佳的瓶盖选择之一。为了检测该瓶盖的安全性能,瓶体被放置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最高温度的环境中,BERICAP双层密封O2S瓶盖表现出良好的密封性,即使啤酒储存在条件不好的环境下,啤酒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依然有良好的密闭性,使其口味不会受到很大影响。配有此类瓶盖的啤酒即使在货架上放很长时间,也不会影响其口味的质量。
碳酸饮料瓶盖的创新性
现在的消费者都青睐于那些有拧紧瓶盖的运动型饮料;而以前,这种瓶盖只用于非碳酸类饮料。一般的运动型瓶盖,如果是轻碳酸饮料,在暖和的运输环境下,饮料中的CO2不会因为内应力的增加而流失掉。但如果在较冷的储藏环境下,瓶体会因为内部压力的流失而产生变形。另一个问题在无菌冷灌装的消毒环节,这也是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,瓶盖个别部位中的消毒液在消毒过后依然残留。
Idee+Form公司——运动型 “gas-tight”旋紧瓶盖
而新型瓶盖则为饮料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机会。Idee+Form公司在本届Drinktec 2005上,首次展出了专为运动型碳酸饮料设计的“gas-tight”旋紧瓶盖。即使在无菌冷灌装工艺中,瓶体内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。该瓶盖只旋转三分之一圈,就可以让消费者顺畅地喝到饮料。目前,该瓶盖有28mm和38mm两种规格。
Menshen公司——“Cool Cap”的新型瓶盖
此外,Menshen公司开发的一种称为“Cool Cap”的新型瓶盖在Drinktec 2005上也很引人关注。这种瓶盖对于碳酸或非碳酸类饮料瓶都适用,也可以用于立体小袋或纸盒包装上。采用单手杠杆原理,使瓶盖易于开启,同时由于瓶盖设计为将压力在侧面释放的形式,也提高对消费者的保护性。这种瓶盖可以配合普通的灌装生产线,也适用于无菌冷灌装。
方便性能突显
SimpliDrinkTM的瓶口盖:将饮料溢出的风险降到最小
Seaquist公司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三款新型的瓶盖产品。首先是名为SimpliDrinkTM的瓶口盖,不仅与其包装的矿泉水有一致的风格设计,而且通过流线型的阀栓控制,将饮料溢出的风险降到最小。无论是0.5升还是1升的矿泉水,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开启或拧紧,同时,瓶盖的双重设计也确保了饮料的纯净与卫生。
适用于立体小袋的可重复拧紧瓶盖——SmartSpout
在与Kapak公司的共同合作下,Seaquist公司还开发出一种适用于立体小袋的可重复拧紧瓶盖——SmartSpout。其独特的设计在于,将对瓶盖的握紧动作和开启动作大大简化,因此适合用在儿童或老年人的消费品上。瓶盖只用单手,就能保证即使在包装发生了意外的挤压时,也不会有饮料漏出。
专门为儿童饮料(P’tits Monin)配备的新型瓶盖
同样,Seaquist公司还展出了一种专门为儿童饮料(P’tits Monin)配备的新型瓶盖,造型如小动物的头一样。这种旋转式的瓶盖拥有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卡通造型,且使用简单。撕去质量密封条,在开启瓶盖时,瓶盖红色的卡通造型嘴里会弹出一个用塑料橡胶做的柔软的舌头,且起到了吸管的作用。比如,当儿童抓住舌头放进杯子里时,挤压瓶体,饮料就可以从舌头中流畅地落下,既卫生又安全。当瓶盖被拧紧时,舌头就会被瓶盖和瓶体压住,这也是另一个密封的方式。
外围设备一览
众所周知,拉伸吹塑成型机的性能将决定PET瓶成型质量的好坏,但同时你仍需要其他的外围设备加以辅助。
新型空气压缩机
就PET容器的加工过程而言,传统压缩机的压力最大值为40 bar,但这是远远不够的。Kaeser公司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N系列的加速压缩机,其功率可达45 kW,可以达到在应用所需要的45 bar压力。其中N 253-G、N 351-G和N 502-G三款设备,能够在功率范围从7.5~18.5 kW的条件下将气压上升到45 bar。
N系列加速压缩机有两汽缸的,也有三汽缸的,通常以较低速度从5 ~13 bar开始启动,之后通过空气交换以达到最大值45 bar。
Kaeser加速压缩机
意大利的SIAD公司也展示了最新的空气压缩技术。这个名为TEMPO?的压缩机可以通过三个阶段压缩90~ 5550 m?/h的空气。
TEMPO?系列产品的特点是安装简便且快速。在结合了力学和空气学方面的技术后,减少了40%的电力消耗,使得能源消耗和机械振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;此外,新型的TEMPO?比以往产品节省了15 %的占地空间。新型TEMPO?的导管都是用不锈钢制成的。
输送和检测的新设计
意大利的M.B.公司是 PET 领域专业的输送设备及系统制造商。该公司的名为Softdro 的输送系统能够将产品从注塑环节直接运送到储存仓库,系统包括适时监控软件和不停机生产的程序。此外,独特之处还在于包括了一个预成型冷却系统和一个防尘罩。
PET瓶的氧气检测
德国的PreSens公司因其光化学的氧气和pH传感元件而闻名,在本次PETpoint上,该公司推出了对PET 瓶氧气进入量进行非侵入式测量的系统。安装于PET 瓶内壁上的这个系统,通过Fibox测量系统发出蓝色的光学信号,而捕捉到的信号量则表示为相应的氧气含量。尽管测量过程仅有三秒钟,但已能保证获得了至少储存一年时间的可靠信息。特殊的空气密封装置,使传感元件不会受到通过瓶盖所带来的影响。虽然传感元件没有与电子元件直接相连,但因为这种传感元件都是由单独的单元组成,所以系统仍可以适应长时间的检测。
PET注塑成型的外围设备
在本届PETpoint上,所展示的注塑成型外围设备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占地空间的减少。意大利的Piovan公司展示了最新款的干燥器(EMK),其特点在于设备释放的热能即使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也不会改变。可以根据外界的空气来设置具体参数,而干燥的数量及能量全部自动化控制。
而对于PET领域而言,Piovan公司的最大创新在于一款由PLC控制的集成进料、加热/烘干、模塑和批量灌装功能的设备。
吹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
AgrTopWave公司的PETWall plus Vision?是基于一个精确的摄像检测系统,对PET容器外壁厚度进行质量控制的系统。外壁厚度传感器为每一个容器设计了四个测量区,当然还可以由使用者对位置进行调整。系统采用红外线吸收技术来测量被检验区的变化,而摄像头则对其他比较关键的部位如瓶底和封口处进行随机的检测。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气孔、杂质、黑斑等,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容器的完整性。而像凸凹、刻痕、污点等则会影响容器表面的规则性。
在吹瓶工艺中引入此系统则有诸多益处。最大的好处是即使在高速作业的条件下,也可以精确检测每一个瓶子。通过系统报告的问题信息可以准确找到出现的位置,从而确保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。
PET的回收再利用
正是看到了PET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,奥地利的Starlinger公司开发了一种概念为“Recostar iV+”的PET回收再利用设备。可以将使用过的或是预成型的PET瓶先进行切片,再切断成无定形的圆球;之后在一台固体凝结器的作用下,将这些树脂材料拉成细丝。此设备已于2004年6月全面通过了FDA的认证。
此外,同样是奥地利的EREMA 公司(全球领先的塑料回收再利用系统供应商)也在本次展会上,推出了一款名为 “瓶对瓶”(BTB “bottle to bottle”)的即高效又经济的PET回收再利用方案,可以对PET的滤纸或片基进行自动热熔。
PET加工的杂质分离
S+S公司是塑料制造业领域领先的致力于金属探测和杂质分离的企业,可以提供不仅是单独的设备,还包括整体解决方案。涉及领域包括整瓶或高感性PET片基的各种分离系统,尤其是对杂质的分离更是有全面的解决方案。在本届Drinktec 2005上,S+S公司推出了两款PET再加工解决方案:SPEKTRUM颜色分类器和PETMAG金属分离器。
第二代SPEKTRUM颜色分类器在对于原料颜色的鉴别性能方面有了很大提高,更高效的阀门使即便是对无色的原料,也可以准确找到并进行分类。此外,第二级的识别分类也引入了更集成化的技术,减少了优质原料的流失几率。在对PET回收再利用时,新型的操作软件使得对无色塑料的成型过程更加容易,S+S依然在新一代的SPEKTRUM上采用了“Auto-learn”技术,可以通过编程检验到分类过程中原料的优劣性,并自动剔除劣质原料。
PETMAG金属分离器的高频探测器,可以
声明: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- 上一篇:我国包装制品创新意识不强产品单调
- 下一篇:需求端难有起色面板行业全年难迎拐点